我校校长高晓东接受远播教育网深度专访

发布日期:2018-03-02 14:10:11

校长简介

高晓东


image.png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中共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出国人员培训部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从事外语培训、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25年。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健全人格培养和国际化素质提升,主张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始,塑造学生优秀品格,成就学生精彩人生。

 

Q&A

Q:远播国际教育  A:高晓东校长

 

Q:

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贵校的办学理念

A: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走出校门,能记住的才是教育。当学生们离开学校多年后,还能自觉地表现出来的共性,不管是品格上的还是思维方式上的共性,才是这所学校留给学生真正的教育,而不是这所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

 

我们认为,要成才需先成人,要育才需先育人,学校教育,贵在育人为本。北外附校朝阳双语学校,将挖掘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的契合点和相通性,倡导符合人类文明共性和共同价值追求的普适性理念,培养扎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公民。

 

我们的校训是:崇德尚礼 求是创新。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一德轻而万恶生焉”。孔子讲“为政以德”,可见德在修身、立业、治国、兴邦中的重要性。针对中学生,我们提倡的“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德赋予当代青少年的品德定位,是立志、孝亲、尊师、友学、谨行、仁爱、诚信、守法。影响一个人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不是才,而是德,“德”是立身之本。

 

学生们这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社会飞速发展、经济条件优越的环境中,接受信息网络、多元文化冲击。加之家长们在追求事业成功和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家庭教育中亲情付出的减少,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弱化,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使得这一代人处在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导致敏感、脆弱、焦虑、自私、冷漠等一系列倾向。

 

将来,学生们要走出国门拥抱世界,这样的状态,要么自我封闭,要么失去自我,被纷至沓来的思想文化冲刷得面目全非。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用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帮助每个学生塑造品格、提升修养,在未来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才能赢得尊重和认可、施展抱负和才干。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也有人说“有礼走遍天下”。我们提倡的“礼”,是发源传统、立足当代、放眼世界,被普遍认可的表达敬意和尊重的言行规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际交往的规矩。对他人尊重,展现的是自己的修养,传递的是自己的自信。

 

我们的礼表现得恰如其分、不卑不亢、坦诚自然,反馈回来的一定是阳光、温暖和友善。相反,得到的一定是冷落和阻碍。学生们这一代,由于自我意识的膨胀和家庭条件的优越,似乎永远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与合作,因而不在乎他人的感受,不需要以礼相待。许多同学上课迟到、吃东西,会场交头接耳,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打闹,见面不打招呼,说话言辞刻薄等等。

 

实际上,遵守通行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在人际关系、社会活动、乃至国际往来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希望在我们学校,能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礼仪修养,让学生成为受欢迎的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为他们打开一扇门,而不是处处遇到挫折和阻碍。

 

“崇德尚礼”规范的是做人的准则和交际的规矩。我们把它作为学校的立校之基,育人之本。

 

求是创新。“求是”,是执着追求真理的意思。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崇尚理性、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们掌握探索真理的思想方法,不局限在死记硬背具体知识内容上。 “创新”,不仅是古今中外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更是时代向年轻人发出的呼唤。我们要在学而创、创而学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发现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成就,培养自强不息的信心、勇气和能力。

 

“求是创新”,倡导的是治学态度和立业理念。我们希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适合国际舞台的跨文化青年。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让有形的教育化为无形的潜质,让有限的学习发挥无限的价值?这些是我们和家长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基于“崇德尚礼,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我们确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备良好习惯、优秀品格、有能力、敢担当的世界公民”。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发掘潜能,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塑造品格,成就学生终身发展”。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优秀是一种习惯”的观点。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还能让我们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善待大自然,习惯性地高校规划时间。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的教育活动将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和培养为基础,从一点一滴来规范、从一言一行处着眼、在一朝一夕中磨炼巩固,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让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成为如学生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的品质。

 

英国伟大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每一种优秀的品格,诸如敬老、正直、自律、真诚、守信、感恩、勇气、信念……都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具备这些优秀品格的人也会被人们信赖、支持和效仿。

 

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我认为“品格是一种力量”,是一个人具有崇高境界和宽阔视野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要提升才能、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只有在优秀的道德基础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实现其理想和人生的价值,成为满足社会需求和自身追求的人才。

 

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课堂将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发自内心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鼓励他们接纳新知识、积极面对新问题,建立学生们心理上的主体意识。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善于总结、不断追问的能力,在引导与练习中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寻找规律,怀着热情和兴趣独立解决问题。在充分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在课堂规划、活动组织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将当下的学习生活与未来规划紧密结合,将理想和信心付诸行动,增强他们灵活运用知识、适应不同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教育传递平等、尊重、自尊、耐心、真诚的态度,在帮学生搭建良好沟通基础的同时,锻炼他们参与活动、融入集体的合作能力;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对有意义、有情趣、有格调、有内涵的事物产生兴趣,教会他们提出新想法、验证新命题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习惯是立身之根本,优秀的品质是经世之根本,出色的能力是成才之根本,而强烈的责任意识却是为人之根本。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追求,但是,任何角色和定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我们强调的责任包括四个层面:对自己负责,把握命运;对家庭负责,懂得感恩;对集体负责,学会担当;对社会负责,满怀正义。

 

优秀的人要具有“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的情怀,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更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社会担当。我们期待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储备好足够丰富的精神养料,顺利通过学习上、生活中、未来的工作上乃至人生旅途中的种种考验。我坚信我们的学生能够读懂自己,读懂家国责任,读懂这个时代,最终成就事业和人生的精彩。

 

Q:

您觉得贵校相较于其他国际学校,有哪些不一样的优势呢?

A:

 

首先,我们是国际化大学举办国际高中,国内外大学希望录取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清楚,我们可做到按需培养。大学的国际教育资源包括师资队伍、科研力量、国际合作渠道可以助力国际高中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其次,我们的课程体系基于STEAM跨学科教育特色,引进美国、加拿大顶级高中的精品学术课程体系,本土化后得到合作学校的充分认可。通过基础核心课程、选修挑战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国际化社会实践及研学课程,四位一体,实现了国际课程校本化,国内课程国际化,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注重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实践。学习本身其实是一种场景体验的社会化过程,学校提倡学生“做中学”,强调偏重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大部分课程与活动采用项目式学习法(PBL)”,成功激发出学生热爱学习的原动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难题,以内部驱动代替压力驱动,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找到真正的兴趣与天赋,释放自身潜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继而热爱学习。

 

 

Q:

请您介绍一下贵校的师资团队情况

A:

 

在教师选聘上,我们把握三点标准:

关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

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育人为本;

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我们的中外籍教师都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经过严格的培训筛选。

 

此外,我们还拥有一支由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国外合作高中名师组成的专家级顾问团队,定期到学校传授国际最新学术前沿信息,分享北美名校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育、教学经验。

 

 

Q:

请问您在走访不同国家文化的学校之后,觉得哪种教育方式更加先进?跟咱们中国的教育又有哪些区别呢?

A:

在走访过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学校后,各国国情与发展阶段不同,这些国家的教育方式各有千秋,不能仅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简单划分。但无论何种情况,国内目前靠以知识为本位,大规模标准化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校教育机制肯定是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针对中国未来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趋势,国内的基础教育将告别简单的刷题应试模式,逐步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方向转变,所以要花大力气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着重提升学生心智的开发,技能的整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化。

 

Q:

您觉得读国际部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哪些需要在就读前做准备,哪些又需要在入读后不断培养的呢?

A:

入读国际班的学生,应该具备跨学科思考力、学习力和整合力。对于入读前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比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志向、有目标。入校后,我们将注重软技能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呵护,包括心智成长、思维框架、时间管理、情绪控制和学习能力等等。在校园阶段,我们更注重发现兴趣与天赋,不断给予学生灵感与勇气,培养鲜明的个体优势,帮助学生发现内心真实的渴望,成就适配的幸福人生。

 

作为国际教育领域里的领航者和排头兵,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高中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倡创新教育及素质教育,注重“融入式教学”模式,并真正帮助学生完成了文化与语言的融合,为学生构架了走向世界的桥梁。

 

目前,学院已经与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国家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的向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大学、温莎大学、纽约大学等世界TOP50名校输送了近千名的学生。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今年9月份,朝阳校区也将迎来首批学生。未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高中能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实现进入世界名校的留学梦。


我们已经完成招生
4%